头号大粉丝什么意思,头号粉丝百度百科?

前几天买了本书,结果发现出版社为了简洁,把原著中自认为“重复”的部分给删掉了,书是变薄了,但书的价值则减少了很多。

我说的就是《长沙药解》。

可见编辑一本书,你若是没有个长远的眼光,这本书估计销量也不会好,更也不会太长久。

我不知道黄元御算不算是张仲景的头号大粉丝,反正他的表白方式显示出他还是挺狂热的,把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里的113方和金贵要略里的75方,两书中合用的160味药,他给单独拎出来,做出了自己的解读。

这是属于他的一种表白。

他一生写了十一本书,但你看他的出版内容,基本上就是围绕着伤寒,金匮而来的,他非常的专一。

本来依照他的家族,都是体制内的,对他也是朝着这条路走的,年轻时本来是踌躇满志的,结果在他三十岁那年,他生了病,被庸医治疗后,左眼失明了。

他所处的那个朝代,科举制度规定,凡五官不正者,不得应试,从此“有才难献,鸿图莫展”,这个事情对他的打击很大,从那之后,他就闭门不出,专门研究歧黄之术。发愤“不能为名相济世,亦当为名医济人”。

这时他其实已经对张仲景的伤寒论有了自己的认识,他已经打算把自己的腹稿,关于伤寒金匮的内容给写出来。于是在他36岁写了《素灵微蕴》这本书。44岁写出了《伤寒悬解》和《金匮悬解》这两部书。

他的成绩是可以看得见的,从医二十一年,写出了十四部专著,而且他写出的著作,直到现在都畅销。

对比一下,你觉得你二十年的时间里,能做出些啥呢?

(一)

黄元御最大的伤心事.

我们总是喜欢停留在舒服中,任谁到一样。但有一天你的舒服被打破了,你的结果会是怎样,从此以后就沉沦下去,就破罐破摔了?

黄元御也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但最后他挺了过来。

他坚持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

他受到伤害的是中医,最后让他受益的还是中医。

他的眼睛治坏了,一只眼睛失明了,他备受打击,于是他就拒绝再去见人,迎来客往的事,他也不再继续了。

看似他受到的打击是足够大,但正是因为他有了这些时间,他得以让自己完全的静下来就是研读。

人的成就,就在于你的干扰足够少,才可能有足够多的创造。

人哪里有完美的呢,黄元御一样也遇到了停滞。

之后他的医术越发的了不得,于是他成了一个有名的医者,甚至在皇帝得病束手无策时,有人推荐了他,对于一个小地方的医生,而且眼睛还有残疾,皇帝刚开始还是建立不了信任感的,于是他为了试探黄元御的医术,让一位宫女假扮,让黄元御诊脉。

能被老百姓举荐的名医,那肯定都是没有冒牌的,黄元御把脉后说道,龙体凤脉,无药可医。

有底气的人,从来就不怕说不。

他的这些行为,得到了乾隆帝的欣赏,当看好了乾隆的病后,非得让他做御医。

结果可以说,在当御医的这四年,对于黄元御来说,虽然看似落了个好听的名声,其实对他是个损耗很大的事情,因为他备受乾隆的厚爱,于是遭到别人的嫉妒。因为人际关系上,他不习惯,不适应。

都知道,最后能成为名医的,能在历史资料记载里留下痕迹的,不光是医术好,人情上做不好,也一样白搭。

说白了,就是活差不多,人又会来事。而黄元御不是。在这里的几年,让他都不能静心来专研他的中医。

而且每天各种的繁缛礼节,还让他弄得累够呛。因为他发现自己在这里除了看病,还有各种的应酬关系,弄得他心神疲惫,结果连医学的精进都无法往前进行了,自己想写的医书,几乎没有进展。

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从他的身上就能看出来,为何皇帝的病,即便连身边的名医,太医院的医者都未必能看好,因为这些医生们不见得是进步的,没准会个技术吃一辈子,年龄不会随着医技在进步。

所以,现在很多人想进,想考到体制内,也不奇怪了,因为好混,好糊弄,如果你不想精进的话。

但对于黄元御,他不是这样的,他体验到仕途里,体制内是咋回事,也代表着他圆梦了。

圆了曾经因为疾病带来的欠缺,没法精忠报国的梦想。

才知道真正你有那个武艺,但能不能趟过千山万水,让醒目的人能看到你的心愿,你的才干,在体制内,这是另一回事。

现在他进来了,但发现这里面也是够令他看眼界的,有的御医那心思是够用的,当然未必用在医术上,用在其他方面,照样能对你医术的扬名有很大的帮助。

他对这一套,他看不上,也做不来,于是只能做的就是撤退。

于是他退出了,他又回到了他最先做的内容,就是看病,就是著书。不贪求名了,这个名背后付出的代价,他受不了。

即便是个小个体户,即便没有前呼后拥的,即便是被人看不上,他不在意了,因为他经历过那种沧海了。

他不要好听的名来装点门面。

他忍了四年,实在是受不了了,才想法找了个机会撤出来。对于他的撤出,坊间传言,他来了假死,他才得以逃脱掉。

(二)

黄元御的开花结果

他的专一坚持体现在了他的书籍里。

不是说你看书多,你就会成就大,你看黄元御,他就专注在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本草经,易经,结果呢,他出了这些响当当的书,把他对自己的体会,创造都展现了出来。

人经历过重大的创伤,你没有被干趴下,你奋起后,你做出的成果定会弥补你的创伤。

黄元御就是其中之一。

我所看的这本《长沙药解》时他在四十八岁时写的。

这本书看着挺简单的,基本上就是他对本经,对伤寒金贵的的理解。

就如同你学习伤寒论的一个辅导资料一样。

他的书籍很多,但我唯独对这本《长沙药解》看得最详细,刚开始看是因为对张仲景的一些用药不太了解,想着看看黄元御的理解是怎样的。

结果一深入,发现自己赚到了,他不仅仅是讲药,他讲了对疾病的认识思路是怎样的,讲了这个药物在应用中对哪些疾病是有助的,哪些疾病是有妨碍的。

就这点来讲,他在药物归经里说得特别到位。本经里面这一块没有提及,他在对张仲景的用药里,做了个总结,他对于归经的理解,则是一定是这个药,在这个方子里,是针对这一经里起作用的。

这本书我喜欢看,是因为看后对于张仲景的组方用药有了不一样的体会,我们看伤寒论不就是为了让其记载的方子能为我们现在所用,但结果呢,有时用的有效,有时没效,那是因为两点的原因,一个是药物的用量,一个是药物的搭配比例,这两点你没有掌握的充分,有时虽然是同样的药物组成方剂,可能你的药物功效就没能发挥出来。

因为组方里的位置不同,结果差别是很大的。

他把同一种药物在不同的方剂里的应用,给你列了出来,你整明白了,你的疗效也就能上去。

书不在于读得多少,在于他的思考。到了他这个层次,估计他也能体会到,作为医生,肯定是有看不完的病,那既然是这样,我就把这一行当里的知识点写出来,让大家记住就好。

那样,你生病了,你也能掌握主动些。

黄元御,他一生中最大的波折就是他的生病,最终他克服了对疾病的恐惧,才有了医学上的创造和突破

(三)

小家,就过好属于小家的日子就好。

这就是我看黄元御这本书的感受。

你不用想着你要为这个国家奉献什么,其实是有了国家,才有了你,你只要想着怎么把自己越过越好,不受外在的影响,你这个沧海一粟就已经过得很逍遥了。

我为何要这么说,这几日北京因为疫情的原因,有些小区处于了管控中,于是各个群里能看到各种议论声,看的信息多了,你啥也不想干,既没有得到什么实际的用处,也没有让你增长些啥,只是更加干巴了,没有水分,没有活力了。

这就是为何不上班了,歇着了,你反而没那么逍遥自在了。

这就是信息带给你的感受,看似你知道了很多,其实像个空气一样,除了徒增对未来的幻想,和恐慌,你收获了啥?

都说不要一心只读圣贤书,要关心天下事,若不然你会漏下很多信息,你会跟不上形势,你不需要跟上啥,你只要让自己的身体搞好,即便你土得掉渣,对新生事物一窍不懂,又何妨?

你的重点都忘了放在你身上,这种状态你觉得有趣吗?

这种情况如何解决?

看书,看纸质的书,看能摸得着的。朗诵,读,在读的过程中,你的思想不能抛锚,若不然,你会读不下去,也读不连贯的。还有就是干活了, 这个干活可以是锻炼身体,也可以是干家务,收拾房间,反正你在干的过程中,你就不会那么空虚无聊。

前两天出去超市采购,碰到一位从山里回来的,他说因为冬天了,今年又因为疫情,要封山了,于是他下山了。

看他,就是那种对现在的各种不太熟悉的,吃饭,买东西,还是用现金,一待就在屋里待几个月,也不出屋,问他在屋里看啥,说看书,写字,练功,天天还挺忙活的。

人家营业员说啥他也听不明白,这样更好,他也不焦虑,也不愁未来,每天就做自己的这几样就好。

其实你若是能做到他这样,你被管控在小区里,你也就不觉得憋得慌了。

其实天下都一样,过好自己的,你什么就不会落下。这像是阿Q精神吗,事实上你过得都没有你了,你想你还能获得啥呢?

黄元御和他的《长沙药解》就如同一个小家碧玉一般,就是个典型的过好自己日子的模范代表。

他根据前圣人所著的经,自己钻研出了自己的法,按照五行生克,肝脾肺胃之病的发病传变特点,来确定出一方一药的具体应用。

人生最难的是坚持,因为你不知道坚持到最后是什么。

但人生最出成果的,就是把你已有的,把自己的已有发挥至最大。

对于黄元御来说,这两点不算什么,对他来说,践行好经典,了解天人之合的应用,能够让人们在治病时用药灵验些,靠的就是人的解,解释,阐明之理。

其他的,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

能够解人理,解物性,这是他一生的功课。

头号大粉丝什么意思,头号粉丝百度百科?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oyanteam.com/16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