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个有趣现象,很多媒体喜欢宣扬传统行业暴利,比方:
23岁女生摆摊卖煎饼果子月入2万。
月嫂月均匀工资15000
……
这种新闻能频频登上热搜,引得不少人纷繁大呼,我要辞职去卖煎饼,我想去招聘月嫂。
这终究是信息差太小,还是信息差太大呢?
【一】
理性考虑这些职业,都有一个共性。
那就是不能疏忽其的投入产出比,说到底,他们都是属于用时间换钱,且存在收益的不稳定性。
有小孩子的一定对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作息深有领会,经常会半夜醒了,忽然开端哭闹,搞得一家人都睡不好,长期下去,大人的作息紊乱,容易呈现肉体衰弱。
除此之外,还有小孩子的饮食问题,以及隔代人之间的育儿理念都是问题,为什么说“月子仇势不两立”啊,那就是大家都被小孩子折腾的够呛,心理属于敏感期,随意一个小问题都可能埋下种子,成为让婆媳关系隔膜多年的矛盾。
这时分一个经过专业培训,并且有大量实操经历的月嫂来处置这局部的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他们丰厚的专业学问,以及对小孩子不规律作息的足够耐烦,是很多人不具备的。
只要少数人愿意做,就等于有门槛,价钱自然上去了。
这笔钱,普通人还真赚不了。
【二】
所谓的“月入2万煎饼摊”也禁不起琢磨。

新闻说,这位99年的摊主由于颜值高,被称为“煎饼西施”,每天早上5点开端摆摊,忙到中午1点左右收摊,一天能卖130个左右,月入2万。
有网友算了笔账:
每天卖130个,全月无休,每月卖3900个,月入2万就是每个煎饼的利润是5块1毛3。而背后墙上写的是,可最贵的售价就8元而已啊,所以2w是流水可能性较大。
看问题不能看结果,过程是不能疏忽的,早上几点起,晚上几点下班,什么工作环境,有没有五险一金,有没有节假日,这些都是问题。
如今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发这种新闻让大家都去“创业”。
实际上做小吃纯收入好几万的很多,但要么是吃的东西有特征,要么在小吃街这种繁华的的中央。这种普通煎饼四处都是,根本都是万儿八千的流水。
再看看这个女生手法陌生,还穿红花棉袄炒作不要太明显。
真正创过业的人都会晓得月入几千和净赚几万整是两码事…
到底是西施赚钱还是煎饼赚钱,懂得都懂。
【二】
我们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传统行业的高薪,常常就意味着付出更多,由于他自身并不具备可复制性。
一个人一段时间内只能做一件事情,所以这个产值根本是固定的,即使是人再努力,工作时长再长,行业的天花板就那么高。
那什么样的工作是可复制性的呢?
虚拟资源!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就从最简单的教程资源去延伸。
直接往某宝看结果:
小吃类虚拟资源,都是月销几百万单。

选个抢手商家看下主页,
市面上抢手小吃配方都在卖,少的几十单,多的上百单。

全店累计上千单,均匀单价5-10元,单店利润至少有个5千-1万,并且产品是虚拟资源,能够重复售卖,这不比起早贪黑来的容易吗?
我们再换个关键词,搜月嫂培训。
结果也差不多,价钱在10-20元的,也有几百单。

而店里也是各行业的培训教程,比方产后康复,瑜伽锻炼,小儿推拿等等。
我们在这里找到商品,完整能够应用信息差来发明利润。
比方去小红书,打造月嫂人设

分享干货的过程中,植入诱饵

我随意找一条抢手作品,点赞量3000+,评论也有1000+,假如导流到私域,课程卖59-99很好出单,靠一个作品就能变现几千以至几万。
一位朋友,实操第二天就破了记载,一条作品直接上了抢手,曝光近2万,获赞4000+,也尝到了甜头。

说赚钱难的人,大都是干的体力活和脑力活,人的精神有限,自然是越干越累,人累了只想休息,哪还有心机去考虑怎样进步,怎样把现有的形式矩阵放大,才会觉得生活苦,磨练多,淘金难。
说赚钱简单的人,大都是手里有钱,能靠钱去生钱,或者是手里有资源人脉,能够三言两语促成协作;而两者都不具备的人,靠的或许就是这类“可复制可批量投产比较高”的小项目。
是淘金致富容易还是卖铲子发财简单呢?
懂就懂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oyanteam.com/7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