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导致创业失败的六个坑,第三个坑:节奏和路径不明确。
连续创业者,或者大平台出来的人,往往能比别人,更加敏锐地感觉到,原有公司的问题所在或客户的痛点。
但是,找到客户的痛点真的就能创业了吗?
很多创始人没发现,自己最大的痛点是,找到了客户,却没有找到自己。
即自己的模式和定位,也就是创业节奏或路径不清晰。
很多人似乎发现了风口,却忘记了自己的边界:
一种是认为,自己什么都能做,什么都想做;
另一种是认为,自己看准了大势,且找到了投资,就一定能成功。
由于对于自己的缺陷和问题,没有足够重视,并及早去弥补。因此看中风口却错失时机,踩不在点上,创业失败的项目比比皆是。
前易到用车创始人周航也曾复盘过,“一个开创者为什么不是领先者,必然是有原因的”。
当产业+互联网+人+场景+供应链,各种因素叠加在一起,呈现的问题就不再是加法,而是乘法,甚至是幂的倍数的运算,必然走向不可控的局面。
场景验证、团队融合、数字化改造,每一项都是看似轻松,却似乎不可逾越的高峰。
这可能也是最近几年020、共享经济、区块链,P2P一片狼藉的真正原因。
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切入点,练成独门绝技才是关键。
如B2B项目,决策周期长、销售成本高、成交难的特点,耗死了多少初创企业。不少创始人感慨,B2B是有钱人的游戏,不扩张没业绩,扩张太快,又容易现金流断裂。
然而少部分企业却通过小程序、自媒体、社群分销、行业论坛等渠道,获得C端需求,反向做起了业务,也是一种不错的思考。
因为,在互联网领域,离C端越近,越容易获取交易数据,越容易产生直接交易。
不论从B到C,还是从C到B,只要是“有价值”的沉淀,都会成为自己的壁垒,最后也许会殊途同归。
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的顺序,最后可能成为,初创公司生存的关键,所以节奏很重要。
重度垂直之所以被提倡,是因为有限的时间,可以快速达到成效,一点点攻克难关。
如同人们曾经对于拼多多的两极争论一样。在中国广袤的土地,和复杂的行业环境中,地域、行业、时间等等,差距和鸿沟被习惯性忽视了。被忽视的还有,处于其中的大多数人群,以及围绕他们带来的商业机会。像拼多多就是抓住了下沉市场消费的升级的痛点。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oyanteam.com/1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