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马斯克的星链计划,正是由于星链计划提供的卫星互联网服务,我们才能在地面基础设施损毁的情况下,还能实时看到俄乌战争的现状。但是对于星链背后的卫星互联网技术,很多人就不是很了解了。因此,今天时代君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大家知道现在中国以及其它一些国家的卫星发射技术都已经比较成熟了,发射的各种卫星也越来越多。但是卫星平台是一个平台,在卫星上发挥作用的是各类载荷。例如搭载了CCD相机,就可以拍摄不同分辨率的卫星影像,大家看到的谷歌地球或是百度地图里的卫星图,就是这类卫星拍摄的地面影像。而搭载了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的卫星,就可以接收海上航行的船舶的位置、航速、航向、船名、呼号等信息。
而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卫星,则依赖的是高通量卫星(High Throughput Satellite,HTS)技术。
早在1945年,英国人克拉克就已经研究了在地球之外建立通信中继站的可能性。而1957年10月,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卫星一号”之后,克拉克的想法有了成为现实的机会。1958年2月,美国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单向传输通信卫星“斯科尔号”,从此拉开了人类进入卫星通信时代的序幕。
但是通信卫星设计主要是围绕覆盖范围,而不是通信容量,工作频段主要为 C、Ku 频段,采用全球波束或赋形波束,容量只有每秒几千个兆位。
而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来,高清视频、高速互联网接入等应用需求日益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因此许多地区对卫星带宽的需求量都超过传统卫星的容量限制,从而引发了高通量卫星的发展热潮。高通量卫星采用 Ka 频段,Ka 频段可用于卫星通信的频谱更宽,通信容量也更大,相比C频段 (4~8 GHz)、Ku频段(12~18 GHz),Ka可用频段为26.5~40 GHz。
高通量卫星采用类似于地面蜂窝网的技术,采用多点波束结构,各个点波束采用不同频率和极化的组合,通过重复使用有限的频率资源而具备更大的通信容量,系统容量可达每秒几万至十万兆位。点波束覆盖范围小,有较好的链路特性,从而支持更高的频谱效率、更小的通信终端和更高的通信速率。
随着5G从标准走向应用,人类可采集使用的数据量越来越广泛。高通量卫星所具备的广覆盖、大带宽和高速率,不仅能够提供回传服务、射频延伸等服务,实现与地面蜂窝通信的互补互通,而且可以突破无线连接对地面网络的依赖,在人迹罕至的地区提供网络服务。未来,基于5G的地面网络和基于卫星的天基网络将共同组成天地一体化网络,进一步提高网络弹性,为用户提供任意时间、任意地点的融合性接入服务。
因此,各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卫星互联网发展计划。像环球卫星公司(SES)等卫星通信运营商相继推出GEO高通量卫星计划。而马斯克的空间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英国的一网公司(OneWeb)等新兴科技公司也在加速布局高通量卫星星座。
OneWeb目前已经有542颗在轨卫星提供服务,而马斯克的星链截至2022年底已经有了2957颗卫星在轨运行,SES目前有66颗各种类型卫星在轨服务。
中国在2017年4月发射了首颗高通量卫星“中星16号”,可提供100 Mbit/s、10 Mbit/s两种系统终端,支持高清视频等宽带业务。随后中国的高通量卫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2023年初,我国将发射首颗超百Gbps容量的高通量卫星“中星26号”。随着这一系列卫星的入轨运行,我们的互联网卫星服务体验将会越来越好。
据说在一些使用ses提供的卫星互联网服务的游轮或是阿联酋航空的飞机上,因为这些公司采用了ses的卫星互联网服务,在微信留言里显示的IP属地会是ses.com,小伙伴们如果有机会,可以试一下哦。
喜欢本文的话,欢迎关注活在信息时代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oyanteam.com/20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