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如每一位建筑设计师的案头,都放着一本内容最新的建筑规范手册,以保证设计出来的建筑能符合最新的安全、消防、环保、节能等法定质量要求一样,每一位编辑、校对的案头,甚至一些作者的案头,也都有一本编校手册,以保证出版物的法定质量合格。全世界多数国家如此。
可是你能否想象,一本20年出了5版,据说在一些出版社“人手一册”的编校手册,差不多每一版都在犯同样的低级错误?
这本书就是G社的《图书编辑校对实用手册》,2002、2006、2014、2016、2021先后出了5版。它的低级错误是,新版总是印着应该更新的旧规范!而这样的问题,是一般编辑校对人员不易发现的。有多少使用者会想,新版里会有应该更新迭代的旧规范?
我之所以说这个事,是因为我在两大网上书城看到,在此书第5版分别达2000+、1000+的评论里,是100%的好评,而评论者看上去多是入职不久的编校人员,还有年轻作者。我想,应该把相当畅销的此书的这些真相及其他一些真相告诉大家,尤其是让年轻朋友知道而警惕。

2021.1出版,封面上部(图片来自网络)

当当书城此书评论页面截屏

京东书城此书评价页面截屏
此书第5版(2021.1)一出版,就有人在某瓣上发帖,指其《著作权法》和《出版管理条例》是旧版。

豆瓣页面截屏

豆瓣页面截屏

豆瓣页面截屏
我起初觉得指责者不熟悉出版流程,因为《著作权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2020年11月11日决定第三次修改的,《出版管理条例》是国务院2020年11月29日决定第五次修改的,而这时此版《手册》应该早已进入印刷环节,来不及修改了。

网络截屏

网络截屏
但是,我在某瓣接着查此书第4版时发现,同一读者指出,国务院2016.2.6对《出版管理条例》进行了第四次修改,而此书第4版(2016.9)收录的仍是2011旧版。

豆瓣页面截屏
我另查知,国务院2013.7.18、2014.7.29先后对此《条例》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修改。而此书第3版(2014.7)也收录的是此条例2011旧版,时间上来不及收2014版,但收2013版应该没问题。

《图书编辑校对实用手册》第3版(2014.7)页面(上部)
这就是说,此书第4版(2016.9),不但没能在相距长达7个月的时间里,把所收录的此条例更新到当时最新的第四次修订版(2016.2.6),也没能注意到2年多前的第三次修订版(2014.7.29)、3年多前的第二次修订版(2013.7.18)。此书第3版(2014.7),就没有把此条例更新到1年前的第二次修订版(2013.7.28)。
这就不能不说编写者、出版者太不敏锐了。
但是,此书“新瓶装旧酒”的事情就只有这些吗?就我手头的第3版看,不止。
比如,作为国标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正词法即把词的拼音书写、印刷正确的法则),早由2012版(GB/T 16159—2012)代替了1996版(GB/T 16159—1996),而此书第3版(2014.7)仍然收录的是1996旧版。可见,这“旧”病不轻,可以说由来已久。

标准文本封面(来自“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网站)

《图书编辑校对实用手册》第3版(2014.7)页面(上部)
这样的手册,所收的各种规范,包括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各种规范性文件,总共也就几十个。而且,它们都是公开的,网上不难查到最新版,尤其是法律、法规、国标。比如国标,登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网站,在“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一查就能看到PDF版,而且肯定是最新的(对被代替的旧版只显示名称,不显示全文)。

网站截屏
再说,还有其他出版社出版的类似工具书可资参照。比如,在此书第5版(2021.1)出版近1年半前,Z社出版了《作者编辑常用标准及规范》第4版(2019.9),比《手册》厚。

2019.9出版
因此,G社此《手册》版版出现“新瓶装旧酒’问题,实在说不过去。
而此书第3版正文首页(p3,前两页是被“上编”所占的“标题页”),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公布实施所作的表述,显示此书明显违背相关法律常识:错误地使用了“批准”二字。记得在图书馆看到的此书第4版也是这样错着。
怎样公布法律是由宪法规定的,并且有专门用语,岂能随便用“批准”二字表述。颁法文件是公开的,从网上可以找到很多,看看哪一个里面有“批准”二字?

《图书编辑校对实用手册》第3版正文首页(上部)
不知道此书第5版正文首页是否将此改正了过来。
此书第3版正文次页(p4),关于不规范汉字的表述也有严重问题。按照此书的说法,《通用规范汉字表》所收8105个规范汉字以外的汉字,都是不规范汉字,禁止使用。这显然是错误的。
《通规表》公布不久,媒体就刊发专家文章明确指出,此表8105以外的字,除属8105中的字所对应的繁体、异体外,其他字如果需要可以正常使用,只是要选用历史通用字形(也就是不用异体)。当然,这些“其他字”基本都是生僻字、罕用字,平时很少会用到、见到。

《图书编辑校对实用手册》正文次页(局部)
这一问题显示此书对《通规表》这个规范在理解上存在严重偏颇。记得第4版也这样错着。不知道第5版改正了没有。
而同社出版的此书姊妹书“期刊版”,即《期刊编辑校对实用手册》(2015.11)(第一作者系前书第二作者,目前只有此一版),正文首、次两页(p3、p4)与“图书版‘基本一样,也同样存在“图书版”的上述两个问题。(顺便说一下,此书封面没印作者姓名,不符合封面规范,这里不多议。)

2015.11出版,封面上部
最后回头再说读者因为不熟悉出版流程和周期,吐槽书中《著作权法》等内容没更新问题,编写者、出版者本身有什么责任。这个责任就是应该在前言里写清本书所收录的规范性文件截止到哪年哪月。言下之意是,此后新出台的规范性文件我没来得及收录。
其实,这样的一句话应该写在此书每一版的前言里,但好像每一版上都不说这话。而读者可以看到的是:“与同类工具书相比,该书具有收录齐全、更新及时、针对性强、联系实际、方便实用等特点”(网上书城页面)。

当当书城页面
此书是一本教人做书的书,自己先版版做成这个样子,不间断地犯同样的低级错误,不知道要叫被教者出多少自己不知道的问题和走多少弯路,不知道它自己到再出多少版才能打破自己的规范盲区。真叫人不禁想到一句话:还有救吗?

(说明:文前文后两张图片来自版权方,未经版权方许可请勿使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oyanteam.com/23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