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完播率是什么意思(抖音作品整体完播率是什么意思)

虽然动作有些迟缓。

但三个月前,我满怀期待,试图拥抱新媒体和社交媒体。

不过三个月后,对新媒体和社交媒体的态度大变:内心里我是抵触和反感的。

为何变化如斯呢?不外乎如下几点。

掏空

这些年,始终不肯介入新媒体,是骨子里相信我的一位业内前辈说过的话。

当年,这位前辈给我们上业务培训课的时候曾经说过:广播与电视相比,广播是“养”人的,电视是“掏”人的。因为广播需要听,听完以后需要思考。电视则不然,电视只需要看,感官刺激就足以让你兴奋和沉浸,长期不思考,你就“傻”了。人啊,千万不能放弃思考。

今天看,这句话适用于短视频平台。

这个世界有两种时间,一种是短视频平台的时间,一种是其他时间。

拿起手机,你心里想的可能是看十五分钟就结束,可是一个又一个一分钟以内的短视频给了你接二连三的兴奋点 ,让你在不知不觉间耗费了几个甚至十几个十五分钟而不自知。

得到了什么呢?

眼睛红了,脖子酸了,跟着傻笑了,什么也没留下!

为什么会如此呢?

我曾经在写文章的时候引入过一个概念:非物质成瘾。

是的,所有沉浸于短视频不能自拔的人,都是“中毒”的表现。

如此, 有几个非常明显的后果。

其一:无法长时间保持专注力了。

其二:学习能力丧失殆尽了。

其三:再好的书或文章,看不进去了。

因为,短平快的廉价兴奋刺激让多巴胺分泌异常,已经完全不能心平气和的看一本儿需要循序渐进的书或者文章了。

书和文章的铺陈,会让早已习惯了新媒体短平快节奏的人觉得索然无味。

长此以往,是会害了自己的。

千万别说自己行,自己有自制力。

在化学成分的多巴胺面前,没有几个人能靠自制力解决问题。

最起码这几个月,我是肯定败下阵来了。每天挖空心思的想,找点儿什么话题、由头做短视频、发图文。

如此一来,别说古文了,连白话文的书,我都看不进去。

噱头

刚接触新媒体的时候,两眼一抹黑。

好在,我善于学习。

所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把写作的方式调整到了新媒体状态。

什么是新媒体状态呢?

答:制造噱头。

一个朋友作为资深业内人士,给我的忠告是:不要试图用四平八稳、潜移默化获得粉丝的青睐。因为,在今天的新媒体或社交媒体领域,那已经不可能了。

于是他告诉我,做短视频,第一个要注意的就是“七秒完播率”。

什么意思呢?

就是一个短视频,如果不能在前七秒抓住点击进来的人,用强大的“噱头”把人留下来,那这条短视频就失败了。

怎么才能在前七秒把人留住呢?

必须在标题上下功夫,必须在短视频的第一句话上下功夫。

曾经我很不理解,为什么在新媒体和社交媒体领域“标题党”横行,直到自己接触了,才豁然开朗,这就是这个领域的生存法则。

你的标题也好,第一句话也罢,必须又准又狠又博眼球儿。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噱头是不二选择。

可是我已经习惯了长本大套,四平八稳。虽然能调整,但心不甘情不愿。

热点

作为老新闻人,这些年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所有网络来源的新闻,绝不在我的新闻谈话节目里第一时间采用,而是至少等待一周。

因为,现如今的新媒体和社交媒体,追热点追的太可怕了。

一个新闻事件出来,且不去判断真伪、且不去审视对错、且不论影响好坏,先整出去,把流量占了再说。

过去我老是搞不懂,为啥现在的所谓新闻,反转的这么多。直到接触了这个领域,才豁然开朗。

因为热搜榜上的任何事儿,能盘踞热搜榜的时间基本不超过24小时,至多不到48小时。

不追,可能就过了热乎劲儿。

过了热乎劲儿,你的作品就没有流量,就算是做了无用功。

那万一反转了怎么办呢?

凉拌!!!!!

到时候再追一条儿,不就完事儿了吗!

这大概就是我不适应新媒体的原因,也是我抵触的原因。

可能我被时代的马车抛弃了。

但我却不能抛弃一个老新闻人的职业操守和底线。

热点可以飞速切换,但新闻的真实性是不能切换的。

撕裂

这两年,因新媒体或社交媒体红火而产生的撕裂层出不穷。

此前,我对此也是不甚明了的。

但在做了六周今日头条之后,我明白了。撕裂是为了流量而生的。

骂你也好,赞你也好,都是为了流量服务的。骂和赞,都是为了吸引眼球,怎么才能吸引眼球呢?

答:人为制造话题和撕裂。

比如潘长江,本来可以老老实实当个“老艺术家”,为什么沦落如斯呢?

因为,被骂也是红,黑红也是能变现的,为了变现,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所以,饭圈儿也好、老潘也罢,所有的现象背后,本质上都是经济逻辑。

只不过,参与其中的人,或者被叫做粉丝的人,被看不见的手牵引着,即付出了情感和时间,又被掏了口袋。

今天几乎绝大多数参与新媒体和社交媒体产品生产的人,终极目的都是为了变现:所以自然就乐于和光同尘。

我既不愿,那就最好保持距离。

当作爱好

能不能做好新媒体和社交媒体?

尝试了一段时间后,我觉得我能!

连做了六周今日头条,我都是长春本地达人榜前五十名。

短视频呢,做了二十几条,也有好几条流量过万。

对于一个“老年”新手儿,这个成绩还说得过去。

能做好就要做吗?

在我这儿,是否定的。

我这人脸皮儿薄,受不得黑红,更受不得吵吵嚷嚷。

我这个人内心脆弱,总期待着“站着把钱挣了”,于是不爱迎合。

我习惯了,要对自己的每个字,每句话负责。没办法,传统媒体从业年深日久,积习难改了。

这可能也是我这个传统媒体人和传统媒体一起,渐渐没落的原因吧。

从新媒体的角度,这是迂腐的,但奈何,骨子里总有些“酸”和“清高孤傲”难以去除,颇似唐吉可德的“二”。

这也是为什么我对一些不但坚持做,而且做的很好的传统媒体人怀有敬意的原因。我会知难而退,他们却知难而行!

知行合一,何其难!

这种人,是很了不起的。

我做不到,但不妨碍我敬佩。

那么,如何对待新媒体和社交媒体呢?

我觉得,当作爱好就可以了。

我依然会去做。

但力求不去“抢热点”、“造话题”、“博同情”、“晒负能量”。

还是拿出这两年写长文儿的态度:在快乐中,有感而发!与非常有限的同道中人切磋交流即可。

或许说不定,秉持这种态度,早早晚晚也能成事儿,但就不必抱着急功近利、急于变现的心态去做了。

且自安贫乐道,蛮好蛮好。

最后仍然要说,对于尝试新媒体这几个月的感受,绝对是一家之言。也并非排斥。只是谈点儿感受罢了!

相对于新媒体挖空心思的心力交瘁,我更享受写写文章的乐趣。

各安天命,这才是“大道”。

终于写了一篇略长的推文。

很爽利,很自在!

这里是李强的小窝,这里是一份未必符合时代的洒脱,邀请同道中人,得空来坐坐。

欢迎关注,欢迎评论,更欢迎切磋。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oyanteam.com/3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