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来源是指什么,项目起源意义?

今年在参加大赛启动会等活动,与高校负责赛事组织和项目指导的老师们互动交流时,大家普遍关心一个问题:如何更好地指导和激励学生参与比赛。

要发掘好的项目,首先需要在各个领域进行广泛的调研和了解,寻找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此外,可以参加行业会议、展会和创业大赛,结识更多领域专家和投资人,以获取项目灵感和资源支持。同时,也可以关注创业孵化器和初创企业,寻找有潜力的项目合作或投资机会。总之,需要不断扩大视野,积极寻找创新点和市场机会,以发掘出优质的项目。

问题的核心是询问优秀项目的来源和根本。

优质项目的起源决定了其潜力和发展空间。因此,“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不无道理。在筹备比赛时,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要从项目的最初阶段做起。

更深入地探索项目的起源和最初构思,可能会对整个比赛乃至学校的双创工作产生更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通过对过往四届大赛金银奖等优秀项目的分析,我对大赛优秀项目的来源有了一些思考。我认为,大赛优秀项目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多方面的因素。首先,高校在双创工作方面需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更多的创新资源和平台支持,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其次,老师应当与学生充分沟通,了解学生的创意和想法,指导和支持学生的创新实践。此外,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也需要加强与企业和社会资源的对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和支持。最后,学校还应鼓励学生参与比赛,不断提升参赛作品的质量和创新水平。希望以上思考能对高校负责双创工作的老师有所帮助。

大赛优秀项目主要来自以下六个方面的来源。

1

科技创新融入产业发展,通过转化科技成果推动产业升级。

大赛一直致力于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向产品和产业领域转化。据统计,过去四届大赛共推动了超过10万件专利的转化。这类项目通常采用“师生共创”的团队组建方式,转化的产品服务的产业方向市场空间大,具有较强的创新和领先技术。

在获得大赛金奖(特别是总冠军)的项目中,这类项目的比例相当高,大约占50%左右。尤其是在主赛道创意组的国赛金奖项目中,这类项目的比例可能会更高于这个平均值。

这几年大赛中展现出的让人印象深刻的科技转化项目实在太多,比如:

创意组的微小卫星(第二届总冠军)、慧淬(第二届金奖)、DeepNet(第三届金奖);初创组的光珀智能(第三届总冠军)、中云智车(第四届总冠军)等等。

因此,针对理工科类院校或综合性大学的理工科类专业,整理目前已有的科技成果清单并结合相关成果的领先性/独特性、成果对应的产业方向的市场容量/宏观环境以及该成果目前产业化尝试的落地程度等三个因素,有可能得到一个面向未来0-3年,按照发展潜力和优先级进行排序的新一版清单。

在新版清单中,我们能够清晰地辨认出哪些项目具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这些有潜力的项目中,有些可以立即参与,而另一些可能需要1-3年的培育时间,作为近期、中期或远期的储备项目。

简而言之,这个新版本的清单的关键之处在于帮助我们梳理思路,并为众多现有的科技成果进行了多方面的标注,使工作更加有针对性。

是的,这份清单仅仅是一个起点,它揭示了一些重要的方向和潜在的可能性。但是,它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针对科转项目来说,大量的大赛项目表明,目前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即将过去固有的科研技术思维转向创业所需的产品思维和市场思维。

很多类似项目目前都仍停留在传统的技术思维模式上。需要探讨的是不同的思维方式有何差异,以及如何进行转变。我们下次可以专门撰写一篇文章来详细讨论这个话题。

2

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进行专业创新融合。

充分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发挥专业优势,将创新理念和实践能力融入项目中。这也是大赛一直倡导的“专创融合”的比赛精神。

专创融合作为科创融合的一部分,通常涵盖理工医科类专业。这些项目在金奖中所占比例较高,因此被单独作为一类来介绍。

我们在此强调针对第二类来源的专创融合,即非重大技术创新型的“硬科技”双创项目,与科创融合不同。

比赛不仅仅限于"硬科技"领域,一些非重大技术创新型的"软实力"项目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特点,这得益于相关赛道和项目类型的规则设计。

比如:

吉林动画学院的两个金奖项目(如你所见、三昧动漫)就是充分利用和发挥了学校在文创方向的专业优势;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的金奖项目(缘蜜)则是充分发挥了学校在电子商务方面的专业优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金奖项目(掘金三板)则是充分展示了学校在金融等专业方面的优势。

因此,发现并发挥我们的专业优势,充分挖掘我们的“长处”,不仅可以聚焦于“硬科技”,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软实力”,这是非常重要的思路。

3

根据市场调研和行业洞察,自发创造出新的产品或服务是至关重要的。

自发创造与科创融合和专创融合有所不同。它基本上没有直接依赖科技成果或专业优势,更多地依靠项目核心团队成员(如创始人、联合创始人等)基于对行业和市场的研究、洞察和思考,然后自力更生地创立起来。

比如:

ofo小黄车(第二届季军)的创始人戴威不是学的共享经济专业,北大也没有现成的跟共享单车相关的科技成果;Insta360(第二届亚军)的创始人刘靖康也基本是依靠自己带领团队不断尝试、验证多个项目之后,才切入到现在公司做的360度全景相机这个方向。

这种类型的自发创造通常颇具挑战,对团队成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家族传承是一项重要的任务,特别是对于家族产业。继承和创新是保持家族企业长久发展的关键。通过传承家族产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同时又能灵活应对市场变化,不断创新,才能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在第四届大赛中,我最深刻地体会到了在各地见过中医馆的第N代传人、花商二代、卤鸭二代、面粉产业二代等等的情景。

当前高校学生的父辈大多是出生在70年代左右的人群,他们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整个历程。一些父母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创立了自己的事业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成为了家族产业的第一代。因此,他们会考虑是否将家族产业传承给第二代,让他们逐步接管或在现有基础上开展新的业务领域。

这样的项目在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沿海等地区相对容易找到。

然而,重要的是在当代大学生这一代,不管你是第二代、第N代,都需要思考属于自己的标签、创新和贡献。哪些项目的发展与你有关,又是因为你而起呢?

因此,希望当代大学生能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为传承家族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元素。

5

以社会实践为基础,进行思考和改变。

在大学阶段,社会实践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与社会建立联系的重要途径。因此,很多参与公益创业类和青红赛道类项目的学生常常从社会实践中获得灵感。在学校举办的比赛中,这些项目也经常脱颖而出。

作为参赛项目,可以有社会实践作为其来源,但必须与传统社会实践有所不同。

这其中的重要区别在于:

作为参赛项目,不管是公益类还是青红赛道,核心是创业,首先需要考虑的是项目的独立性和完整性,需要考虑如何养活自己的团队,让自己的项目持续运转下去。

社会实践项目通常不需要考虑这些要点,因此,来自社会实践的项目需要积极转变思维,从更全面的角度思考并深化项目内容。

6

产创融合是指将创新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将创新应用到当地产业或区域发展中。通过促进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区域发展,产创融合可以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产创融合的关键在于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通过引入先进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也可以通过将创新应用于当地特色产业,打造新的增长点。同时,产创融合也需要关注区域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充分考虑当地资源、环境和人力等方面的优势,使创新发挥最大效益。

总的来说,产创融合是一种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以产业支撑创新发展的发展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大赛的目的是促进创新和创业精神,鼓励参赛者展示他们的才华和创造力,同时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比赛的任务是挖掘和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科技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以赛促教,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引导各地各高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

因此,除了前文提到的鼓励科技与创新、专业与创意融合外,利用自身所在的学校和专业优势,发现并利用当地区域机遇,结合当地特色,发挥当地优势,满足当地需求,以助推当地发展,最终促进自身项目或企业的发展,这是一个关于如何发现和利用“大环境”优势的课题。

在以往的比赛中也有许多类似项目获得了金奖,比如:

采薇民绣(第一届金奖)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传承和推广云南特色的非遗产业(滇绣);本溪满族自治县三阳大果榛子种植专业合作社(第二届金奖)则是在当地大力发展榛子产业;彩云本草(第四届金奖)在云南乌蒙山区种植中草药助力当地脱贫。

——

在6个方面中,有3个方面与所处的环境优势和特色密切相关。这些优势或特色可以是与小环境有关的,比如科技创新、专业技能融合,也可以是与大环境有关的,比如产业创新融合。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和利用这些优势是策划项目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路。

一旦确定了项目的来源,不论其出处如何,最终都将重新进入市场。因此,找到项目的来源后,关键是积极运用产品思维,以用户和市场为中心,根据不同的来源设计具体的产品或方案。

项目来源是指什么,项目起源意义?

转自:楠少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oyanteam.com/34002.html